【人工受孕】輸卵管閉塞難受孕 夫婦飛台灣人工受孕一次成功:能做媽媽感榮幸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9/07/30 12:49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23

分享:

分享:

新手媽媽JC因為患上朱古力瘤以致輸卵管閉塞,幸好接受人工受孕一擊即中,由懷孕到兒子出世,JC覺得能做媽媽,是一件很榮幸的事。

16年一次意外流產後,JC的身體開始出現變化 —— 劇烈經痛原來是朱古力瘤的徵兆,輾轉求醫,切除後又發現輸卵管閉塞。縱使面對重重難關,JC與丈夫互相扶持、樂觀面對,去年成功接受人工受孕,今年「升呢」成新手媽媽。

兩年前因流產而做手術,術後來經,JC察覺到不尋常的痛楚。只能曲起身體,整個人繃緊起來,更試過痛到入急症室打止痛針。

每次都愈來愈痛,痛得像有人在身體內大力扭,有時更痛至要卧床,甚麼事都做不到了。每20多天就來一次,真的好折磨。我知道會痛,但擺脫不了。

情況漸趨嚴重,JC曾看過4至5個醫生,最後才發現右邊卵巢有個像乒乓球般大的瘤。

資訊不足增風險 拒做手術

原以為求醫後會得到妥善治理,但醫生的解說反而令JC更不安。

痛的話就開止痛藥給我,太痛就加重劑量。但我覺得假如一直服止痛藥,其實並不正常。

開刀非一件小事,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很大創傷,而且要全身麻醉。我不想貿貿然躺上手術台。

JC指,當時醫生估計她是朱古力瘤,但無法百分百肯定。(吳霆俊攝)

可以選擇做手術,但患病成因、手術方式、術後處理、治癒率等疑問,JC都沒有得到解答。心中的不安和質疑無法紓解,JC認為手術存在很大風險,於是決意不做。

持續調理控制病情 突然惡化

從網上資料、研究文章、書籍入手,JC成為自己最貼身的照顧者,努力增加病識感。她開始改變飲食習慣,避開易致炎症的動物脂肪,生活上漸漸成為素食者。另外多做運動、避免久坐,再配合中醫藥調理,隨後6至8個月痛楚大減。

無辦法完全不痛,但能接受紓緩至這個程度的痛楚,已成生活的一部分。身體能正常運作,故擱置了手術打算。

縱使努力照顧身體,但去年5月的一天,劇痛再襲之餘,JC更高燒至40度。經檢查後發現,JC的子宮壁上增生了數個腺肌瘤,並有發炎的狀況。

當下覺得這正是一個警號,情況變得更差,似乎去到臨界點。

幸而這次遇上經驗豐富、解釋詳盡的醫生,不但消除了JC在病症上的所有疑慮,更推薦擅長做微創手術的醫生給她。這大大提升了JC的手術信心,個多月後便完全清除了體內的瘤。

術後再發現另一病症

醫生曾向JC解釋,若希望減低朱古力瘤的復發率,術後可以選擇懷孕,有機會能調整賀爾蒙分泌。而懷孕過程中因月經停止,可避免經血排不清再積聚,再度形成朱古力瘤的風險。這段時間可讓子宮自行調節,改善身體。

無奈一波剛平,一波又起,醫生於手術時發現JC的輸卵管,因早前的發炎問題而閉塞,或不能自然成孕。

原以為做完手術可過回正常生活,這麼難得才能解決一件事,但一醒來,醫生的說話又嚇我一跳。為甚麼又是我?像坐過山車一樣。

醫生指輸卵管幼細,若切除堵塞部分再癮合,有機會出現瑕疵,仍無法讓卵子經過,故建議JC接受人工受孕。出院後休養了3星期,經歷過理性分析及心理掙扎後,JC與丈夫終於決定︰「只試一次,若不成功的話,就Move On,專心做其他事。」

人工受孕一擊即中

醫療質素、成功率、費用、迫切性通通都要考慮,香港公立醫院平均要等兩至3年,JC當時已經36歲,難以再拖;私立醫院費用昂費,高達6位數字,兩夫婦又未必能負擔。上網查閱後發現,台灣的醫療配套、技術均純熟,更有專門做人工受孕的生育科,不少香港人都選擇赴台求醫。

經詳細審視後,二人便花一個周末到台灣了解,當時只是術後兩個多月。JC指台灣醫生既暖心,分析又詳細,故她與丈夫決定做人工受孕。隔個星期就飛台灣覆診,按周期用藥與接受植入,最後幸運地一次成功。

留意到香港缺乏朱古力瘤的資訊,JC特意設立Facebook專頁「JC的朱古力瘤故事」跟同路人分享資訊和經歷,為她們分擔、解惑。

樂做媽媽 感謝丈夫

兒子剛在6月出生,短短兩年間由病人變媽媽,JC坦言對人生有新的看法,而樂觀積極的她,有自己的一套座右銘。

我原本可以好灰、自怨自艾,但經歷過後,我能更堅強和正面地面對所有事。人一生要接受的考驗,絕對不會超過你能承受的。你一定可以解決到,只是考驗你有多厲害,心態最重要。

一路上最需要感謝的,是伴在身旁,給予無限量支持的丈夫。

如果沒有他,可能較早期的難關,我都捱不過了。那份動力在於我不想他擔心和辛苦,我知道我要更健康、堅強。只要照顧好自己,就是愛錫身邊人的表現。

結婚7年,兩口子終於迎來第一個小生命,JC覺得幸福又快樂。

由懷孕到兒子出世,看到他笑,便覺得能做媽媽,是一件很榮幸的事。

撰文 : 吳霆俊 TOPick 記者